点击: 发布时间: 2021-01-15 15:31
麻醉药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临床合理应用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若长时间持续应用或滥用,患者容易产生躯体性或精神性依赖,甚至危及社会安全[1]。因此,规范麻醉药品管理,促进临床合理应用对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工作中,药学部门常联合医疗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麻醉药品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规范医院麻醉药品管理的主要手段。为进一步探讨药学干预在规范麻醉药品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本文对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药学干预前后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麻醉处方6 348张,将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药品名称及规格、给药剂量等处方数据录入Excel文档。2018年1—12月3 545张麻醉处方为药学干预前处方,2019年1—12月2 803张麻醉处方为药学干预后处方。
根据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管理相关规定,对麻醉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对照《新编药物学》(第17版)及药品说明书,确定相关麻醉药品的DDD值,计算其使用频度(DDDs)及利用指数(DUI)。DDDs=药品年消耗量/该药DDD值,DDDs越大,表明患者对该药的选择性大[2];DUI=DDDs/该药用药天数,用于判断用药是否合理,当DUI>1,表明处方日剂量大于限定日剂量,存在不合理[3]。
(1)在医务部组织下,药剂科对具有麻醉处方权的临床医师和具有调剂权的药师进行麻醉药品专项培训,每年组织1~2次。通过系统介绍临床常用的麻醉药品的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更新临床医师、药师的知识结构。(2)发挥临床药师专业优势,协助各个临床科室对麻醉药品的应用进行规范化干预。(3)调剂处方时严格审核,发现不合理处方,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4)在医务部授权下,药剂科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点评,将结果汇总后报医务部,为医务部进一步干预提供参考。
应用统计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除盐酸布桂嗪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mg、40mg)在干预后使用量有所增长之外,其余药品使用量都呈不同程度下降。干预前,DDDs排名前三的药品为硫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DUI>1的药品有芬太尼透皮贴剂和硫酸吗啡缓释片。干预后DDDs排名前三的药品为硫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mg);芬太尼透皮贴剂DUI下降,但仍>1;硫酸吗啡缓释片DUI下降,接近于1。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 导出到EXCEL
药品名称 | 规格(mg) | DDD(mg)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用药总量(mg) | DDDs(排序) | DUI | 用药总量(mg) | DDDs(排序) | DUI | ||||
盐酸布桂嗪注射液 | 100 | 200 | 46 100 | 230.5(6) | 0.54 | 18 900 | 94.5(10) | 0.50 | |
盐酸布桂嗪片 | 30 | 180 | 20 520 | 114(9) | 0.93 | 31 440 | 174.6(7) | 0.95 | |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 | 100 | 200 | 9 400 | 47(11) | 0.52 | 1 800 | 9(12) | 0.53 | |
盐酸吗啡片 | 10 | 60 | 9 460 | 157.6(7) | 0.88 | 5 700 | 95(9) | 0.83 | |
盐酸吗啡注射液 | 10 | 60 | 5 590 | 93.1(10) | 0.20 | 3 600 | 60(11) | 0.19 | |
硫酸吗啡缓释片 | 30 | 60 | 150 990 | 2 516.5(1) | 1.34 | 75 450 | 1 257.5(1) | 0.95 | |
芬太尼透皮贴剂 | 2.5 | 0.83 | 1 142.5 | 1 376.5(2) | 1.26 | 880 | 1 060.2(2) | 1.19 | |
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 | 0.05 | 0.1 | 37.2 | 372(4) | 0.75 | 26.4 | 264(6) | 0.52 | |
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 | 1 | 2 | 913 | 456.5(3) | 0.87 | 843 | 421.5(4) | 0.85 |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 10 | 40 | 10 460 | 261.5(5) | 0.90 | 14 600 | 365(5) | 0.97 |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 40 | 40 | 1 200 | 30(12) | 0.71 | 26 800 | 670(3) | 0.91 | |
阿桔片 | 30 | 90 | 10 470 | 116.3(8) | 0.37 | 9 150 | 101.6(8) | 0.25 |
经药学干预后,处方合格率除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阿桔片略有下降(P>0.05)外,其余麻醉药品均得到提升,其中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透皮贴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mg)处方合格率提升明显(P<0.05)。干预后的麻醉药品处方总体合格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麻醉处方合格率比较[n(%)] 导出到EXCEL
药品名称 | 规格(mg) | 干预前 | 干预后 | χ2 | P | ||||
处方数 | 合格处方数 | 处方数 | 合格处方数 | ||||||
盐酸布桂嗪注射液 | 100 | 428 | 342(79.91) | 196 | 182(92.85) | 16.755 | 0.000 | ||
盐酸布桂嗪片 | 30 | 122 | 103(84.43) | 158 | 143(90.51) | 2.386 | 0.122 | ||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 | 100 | 91 | 59(64.84) | 17 | 16(94.12) | 5.788 | 0.016 | ||
盐酸吗啡片 | 10 | 179 | 157(87.71) | 118 | 107(90.68) | 0.635 | 0.426 | ||
盐酸吗啡注射液 | 10 | 472 | 419(88.77) | 311 | 289(92.93) | 3.737 | 0.053 | ||
硫酸吗啡缓释片 | 30 | 626 | 569(90.89) | 369 | 343(92.95) | 1.288 | 0.256 | ||
芬太尼透皮贴剂 | 2.5 | 362 | 319(88.12) | 296 | 281(94.93) | 9.398 | 0.002 | ||
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 | 0.05 | 497 | 462(92.96) | 506 | 465(91.89) | 0.403 | 0.526 | ||
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 | 1 | 527 | 474(89.94) | 497 | 449(90.34) | 0.046 | 0.831 |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 10 | 122 | 91(74.59) | 115 | 104(90.43) | 10.193 | 0.001 |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 40 | 14 | 13(92.85) | 83 | 79(95.18) | 0.132 | 0.716 | ||
阿桔片 | 30 | 105 | 96(91.43) | 137 | 124(90.51) | 0.061 | 0.806 | ||
合计 | 3 545 | 3 104(87.56) | 2 803 | 2 582(92.12) | 34.779 | 0.000 |
麻醉药品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晚期癌症和术后镇痛,在缓解躯体剧烈疼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本调查发现,该院麻醉药品有3种剂型,共计12个品种。干预前,硫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是该院使用频度较高的麻醉药品,DDDs排名前三位。干预后,DDDs排名前二位的药品未发生变动,排名第三位的药品变换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mg);排名后三位的均为注射剂型。干预后,该院主要麻醉药品的应用结构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中的首选口服给药,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的要求。三阶梯止痛治疗第三阶梯药物以羟考酮、吗啡和芬太尼为主[5]。硫酸吗啡缓释片是该院DDDs最高的麻醉药品,表明该药的使用频度最高。硫酸吗啡缓释片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轻,采用缓释剂型可以保持释放恒定,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且易被机体吸收,主要用于重度疼痛的治疗。临床认为,盐酸吗啡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硫酸吗啡缓释片,通常用于口服给药禁忌或经济状况较差患者。盐酸吗啡片长期应用容易削弱个体的药物效果,用于晚期癌症重度疼痛治疗的效果不及硫酸吗啡缓释片[6]。干预后,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吗啡片DDDs均有下降,排名分别降为第十一位、第九位。干预前,硫酸吗啡缓释片DUI>1。由于吗啡无极量限制,DUI>1不能完全判断为不合理。干预后,DUI接近于1,一定程度上表明趋于合理。干预前后盐酸吗啡注射液DUI<0.5,说明该药日剂量明显低于限定日剂量,应用强度不足。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为癌痛第三阶梯治疗的一线用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镇痛强度强于吗啡,主要用于中、重度癌痛的镇痛治疗。该药采用缓控释技术,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干预后,该院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两种规格的DDDs高于干预前,其中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mg)DDDs明显高于干预前,DDDs排名上升至第三位;DUI接近于1,提示应用较为合理。芬太尼透皮贴剂可经皮肤给药,镇痛强度强于吗啡,无首过效应,可以持续贴敷72h,不易产生精神依赖,适合有口服给药禁忌的疼痛患者。干预后,其DDDs有所下降,排名未发生变化。干预前DUI>1,干预后DUI更接近于1,可能存在过度应用的情况,也可能因部分患者所需芬太尼剂量>100μg/h,需使用多片贴剂[7],造成剂量过大。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主要用于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镇痛起效快、消除快,用于手术患者不需考虑年龄、肝肾功能对药动学的影响,长期镇静效果比舒芬太尼更具优势[8]。该院瑞芬太尼DDDs高于舒芬太尼,干预后两种药品的DDDs排名分别下降为第四位、第六位。药学干预后两种药品DDDs均有所下降,更多的与该院手术量下降有关。盐酸布桂嗪为癌痛的第二阶梯止痛药,主要用于中度癌性疼痛[9]、外伤性疼痛、神经痛等。干预后,盐酸布桂嗪片DDDs高于干预前,排名上升至第七位;而盐酸布桂嗪注射液DDDs低于干预前,排名下降至第十位;符合首选口服给药的要求。盐酸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不提倡将此药用于癌痛治疗,主要用于结石等急性疼痛。干预后该药DDDs低于干预前,DDDs排名降为第十二位。阿桔片主要用于镇咳,干预前后DDDs变化不大,排名均为第八位。药学干预后,该院麻醉药品的应用结构更趋于合理。
在医务部授权下,药剂科通过强化知识培训提高临床医师、药师对麻醉药品药动学、药效学特点的掌握;具有调剂资质的药师严格审核处方,及时将不合格处方反馈给临床医师,减少不合理用药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临床药师强化用药指导,加强对麻醉药品应用的规范化干预;药剂科定期、不定期组织处方点评。通过以上措施,麻醉处方合格率得到提高,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
综上所述,药学干预促使麻醉药品的应用结构更加合理,并且提高了麻醉处方的合格率,有利于促进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本次调查发现,该院麻醉药品应用的合理性还有待提高,应充分发挥药学干预作用,持续提升该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水平。